黄龙病对柑桔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在叶梢果上表现的描述过于简单,只是把叶片的斑驳、果实的红鼻子定为黄龙病,其实远远不够,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来龙去脉,不会无缘无故,更何尝黄龙病表现是全株和全园的整体发病,其表现也是相当明显的示露,以整体来说明显表露出变色、变形、变味的三变现象,也可以称为三变病害,不管是叶、梢、果,甚至是根都存在这种三变现象,所以一旦发生都是整体表现。原来认定黄龙病的斑驳、中脉黄肿、红鼻子果等的一些做法都是片面的做法,是不强调整体的错误做法。因为在管理上基本上都是统一下肥,发病也基本一致,不发病只是极个别株。由于是深度中毒的生理性病害,所以表现是全株性,既整个植株表现中毒,如叶片没有芳香味,是整株树任何地方的叶片都没有芳香气味。因为是中毒性生理病害,所以是生长旺盛部分症状表现突出。
(一)叶
可分为叶肉、叶脉和叶形
1、叶肉:以整体来说,黄龙病是中毒后显得虚弱,外表看起来似乎对叶肉的影响不大。但在质地上叶肉颜色明显减褪,光合作用的强度明显消退,其芳香气味明显消减甚至消失,气味完全消失时,防治也已无能为力了,只有受害较重或受到暴发性猛烈危害时,有可能形成斑驳叶,因而斑驳叶在多数情况下是由农药施用不当引起。
2、叶脉:其病变最明显,直接表现为转黄、肿大、坏死,因为黄龙病是一种汁液阻碍病,叶脉是运输通道,输送不畅,引起滞留而转黄。
3、叶形:变小变形和呆滞,一般可变成正常叶片的二分一大小左右,甚至更小,表现不柔和,僵硬、僵直,缺少正常叶的生气勃勃。由于僵化叶片厚度看起来似乎变厚,但已经变薄。
(二)梢:因叶片直立,整个梢也表现直立,不下垂,不柔和、僵硬,叶片成束不散开或颜色变淡转黄。
(三)果:原来黄龙病的发病过程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从叶片中脉黄肿,到全梢转黄也是一个较慢的过程,少则1-2年否则3-4年,由稍的症状再转到果的症状又需要2-3年。因而黄龙病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现在由于商品肥过于假劣,和农药的滥用,往往好好的一个果园,最快时一年甚至一次肥就报销,因而出现了叶、梢、果,同时表现症状,根本没有时间间隔,黄龙病的表现过于迅速快捷,所以也就干脆把红鼻子果定为黄龙病,黄龙病也就是红鼻子果,从果的表现甚至叶片的表现也就完全反映了黄龙病的三变特征。
1、色:表现最突出的是均匀度和鲜艳度,感染黄龙病的表皮颜色开始时极端不一致,深浅不一样,根本谈不上均匀度,一些地方转暗转红有一些地方是青的,若颜色到处差不多趋于一致时,那颜色也基本上变成土褐色了,不管颜色如何间杂不一致,但颜色整个都是灰暗无光泽,土灰呆滞,毫无生气,所谓红鼻子果就是果柄部分变成了红色,其它部位还是其它颜色。若呆滞中带有亮丽,就特别显得怪异.
2、形:变形、拉长、歪扭、畸形、不规则,一半大、一半小,或小个枯燥。若是盐碱地中毒,果由宽松变成紧凑,类似于枳壳果,手感结实,像石头。若是有规律性的间隔型畸形果,主要是农药施用有问题,既多种农药混用引发中毒的结果。
3、味:果肉失去柑桔原有的酸甜鲜脆变成干、枯、燥、渣,间隔性地干瘪死虾也是黄龙病的初期表现,即间隔性死瓣死籽,干瓣干籽是发病的前期表现,甜鲜味变淡干味也是黄龙病的前期表现。即有部分失去或完全失去原有风味都是黄龙病。
(四)根:一般都有坏死现象,肥毒的黄龙病总是根先接触有毒物质,所以,总是根先有问题;因为中毒是广义的,黄龙病只是中毒的部分表现,用解毒防治的原理及效果都是一样的。药害的黄龙病根不一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