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大环境的适应,喜温、和生存极限区域、能飞善跳习性、喜嫩和成团等各种不同的表现,严格地说,把黄龙病的发生怪罪木虱,木虱是昆虫,黄龙病是病害,那黄龙病的发生必须有木虱活动的痕迹,而事实恰恰相反,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黄龙病的发生都没有任何丝毫的痕迹,更谈不上牵连了。牵连关系问题在下一个问题,现实条件中还要详细讨论。
1)大环境的适应
按理说,在黄龙病极其严重的现实中,我们的科研单位,我们的专业机构,我们的科技人员,应对木虱是非常了解,其实不然,我们的一切都在猜谜语,我们的一切都在装模作样,我们的一切都在骗人,不信可以从寄主、木虱代数、和木虱到底是怎样的,共同探讨一下。
1寄主植物
2008年5月30日广东云浮的赵先生来电话,问到处是木虱的寄主作物九里香,问是否有黄龙病,因为他的砂糖桔园旁就有3株九里香,是否要砍掉,我当时反问一句,你园里是否有黄龙病,回答是现在还没有,我当时的答复是黄龙病连木虱都没有牵连,关九里香何干,已是近十年的九里香了,要患黄龙病你的园已早毁了,根本不可能等到现在,你自己的园没有黄龙病,而九里香就在园旁,证明九里香和黄龙病没有任何关系。说得赵先生心服口服,决心保留九里香,以后价格好的时候再卖个好价钱。是否正确,请到现场观看。同理,九里香是广东等一些偏南地区的植物,一贯来我们都把九里香当作木虱的寄主作物,是传染黄龙病的罪魁祸首,而恰恰相反,到处都是九里香,广东地区等黄龙病的严重度反而远远不如没有九里香的广西。所以怪九里香我们有瞎编之嫌。
2木虱代数
原来也认为木虱是黄龙病时,对木虱在一个地区发生多少代并没有在意,否认木虱等于黄龙病后,一查大家的不同见解,说得最少的是年发生量为6代,说得最多的是18代,到底是多少代,我没有时间去探究,因为这是与我不相干的东西。
3木虱到底是什么样
早在三十年前的学生时代,我们在柳州沙塘农场搞实习时,同学们一起到柑橘园去扑过木虱,那是灰色的,对我的印象很深。但现在我们的专业人士在课堂上讲课挂出的木虱都是非常鲜艳的彩色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时代变了,我们的木虱穿上花衣服了,还是木虱需要进口表现更漂亮一点呢。
2)能飞善跳习性
昆虫能飞善跳这是理所当然,木虱更加突出这一点,世代重叠,成虫危害的时间长,看起来木虱的危害面很广,其实不然,木虱的两个特征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一是个头太小,二是刺吸试口器。个头小无法撼动危害对象,所以在历史上还没有农药的时候,只有直翅目咀嚼式口器的大个头的蝗虫,对危害对象构成威胁,才有飞天蔽日的记载,才有灭绝一切生灵的本事;二是刺吸式口器找的对象又是木本植物柑橘,只要木本植物老熟一点,木虱就无可奈何,危害不了。也就是说无法生存,大家集中危害,才有求取生存的可能。所以说木虱和柑橘在地球上共同生存了几十万年,几百万年而相安无事,也是木虱本身的劣势造成的,是自身的劣势逼木虱必须大家集中世代重叠,有力的成虫轮换打顶出一个孔来,才相互轮换吸食,单个木虱在稍成熟的枝稍上是无法打孔吸食,生存的在如今农药如此发达的社会里,木虱确实已经非常难生存所以我们专门按黄龙病研究的职业杀手们拿来悬挂的彩图木虱只能用进口木虱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我到柳城县两个发生黄龙病非常严重的果园,一个30亩和一个50亩的南丰蜜橘园的园内和灯下特意找过木虱,没发现木虱的踪迹。当然也许我把黄龙病的定性没放在木虱上,木虱不愿意见我。
3)喜温和生存极限区域
长期以来,都把木虱定为喜温昆虫,即在太冷的环境中不能生存,一贯的硬性规定是下雪能保留一点时间不融的,即意味着可以冻死木虱,因而无法生存。按木虱就是黄龙病的理论,黄龙病在桂林范围内一贯大家认为的标准分界是阳朔县高田镇,也就是说,阳朔高田是木虱这个喜温昆虫分布区域往北的最北极限区域,只有在这个分界线以南,才适合木虱生存,才有黄龙病。在这个雪冻线以北,因木虱生存不了,也肯定没有黄龙病。在桂林的现实是在雪冻线以北的全州、灵川、兴安的柑橘比雪冻线以南的恭城平乐荔浦早十年以前消亡。
4)喜嫩和成团
由于木虱个头太小,又是刺吸式口器,找的对象又是木本作物柑橘,自己把自己的生存空间限得太小,或说几乎接近无法生存,只能采取或者说逼上绝路的喜嫩和成团,与其说是木虱习性,还不如说是已经相当无奈的生存方式,木虱这种狭窄的少有生存空间,在柑橘的生长发育规律、现代农药施用、和人为管理面前,已经非常难非常难求取生存的权力。
1柑橘的生长发育规律
在柑橘栽培的现代社会,我们去看了丢荒七年,最长十五年以上的柑橘园,大部分树势虽黄,但都没有黄龙病,虽然春夏秋梢都有发生,但因没有肥料,梢非常短,最短只有1张2张叶片,也可能木虱无法生存而无木虱的踪迹,而在人为栽培要产量的柑橘园,春梢夏梢为了争取产量的需要,也是要抹除的,还未长出几天就被人为抹除,因而木虱也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柑橘的生长发育在两种极端的情况下,木虱都无法生存。
2现代农药施用
化学工业的发展,出现农药可以杀虫以后,对虫的危害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对前面说的蝗虫就再也没有飞天蔽日的记录,加上对生物理解的预测预报,采用针对性防治和现在化学工业发达的针对性用药,已经几乎达到无缝可钻的地步,加上木虱的狭隘生存环境,木虱死里逃生都不现实,所以现在一定要找木虱,确实很难,现在科技和技术发展还有更严峻的事实等待着木虱。
3人为管理
现在柑橘园的人为管理对木虱更不利,木虱几乎没有求生存的空间,春天木虱苏醒时,春梢总要被人为地抹去,以利结果。夏梢只要一出来,随时都有被抹除的可能,这是第一。第二呢,管理者随时都在用农药,我们作过调查,绝大部分种植户的用药次数都在10~20次之间,木虱也是无法生存的,就是连秋冬季的促花芽分化,目前绝大部分种植户用的都是2.4-D,并且浓度相当大,对于木虱来说,只要在秋冬季用2.4-D促过花芽分化的,第二年的春梢是无法啃动或根本无可奈何的,更不用说现在还有大量的叶面肥和生长素,对于促熟促老梢叶都有非常大的功效,如我发明的增甜剂、市面上流通的可溶性钙、甲壳素、复硝酸钠等,只要叶面喷施一两次,发出的新梢、新芽、新叶,木虱都无可奈何。所以现在的木虱只有死路一条。无法繁殖。
点评:因为黄龙病的发生与木虱确实毫不相干,找不出木虱的痕迹,而把黄龙病的防治带进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