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天才——贝多芬 |
发布时间:2011-5-3 9:41:00 |
人们常说莫扎特是一位学习天才,贝多芬是一位战胜困难的勇者。但贝多芬在学习方面给人的印象并不十分精明,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美国曾有位心理学家分别对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智力做过推测,结果莫扎特的智能指数为150,而贝多芬的智能指数达到200。从这个数字可看出贝多芬的智力不是普通,而是非常优秀。 贝多芬是一个性格倔强、有主见的人,从不被动、表面、单纯的依靠书本学习,而是为求真知灼见进行主动、广泛、深入的学习,先后师从了许多老师。虽然他的老师们都说,贝多芬从我这里没有学到什么,贝多芬也说老师们没有教给他什么。但他总是目标明确、有选择地从不同老师那里吸取到最有用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天才就是掌握了最佳方法的人。 一、目标明确、以自己为主体 贝多芬有很强的求知欲,明确定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他总是本能、主动地将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全部吸收。 贝多芬的老师J.G..聂夫的伟大之处就是让贝多芬真正地理解音乐,强调艺术的真正意义是要捕捉人的灵魂,打动人的心灵,他将音乐演奏提到更高、更严谨的艺术层次来教授。任何时候贝多芬都做到了以自己为知识的主体,对于教材的运用是经过选择与自我过滤、消化后才接受的。他具有宽阔的眼界,使自己不局限于获得钢琴等乐器方面的修养与知识,不仅对于感兴趣的曲调进行编曲,还善于吸收哲学、宗教、文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与修养,使它们成了音乐创作中激情与动力感的源泉,他一反过去轻松明快的音乐风格,而使音乐能够反映人类精神的本质力量,赋予音乐以雄辩的哲学精神。他用音乐强有力地证明了音乐家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在不断地学习中,贝多芬将艺术家强烈的使命感注入到音乐创作中,赋予了音乐伤口强烈的思想内容,这是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音乐家所不具备的。 二、独立、自主地学习 在学习方法上,贝多芬与莫扎特是不相同的,如果说莫扎特是钻研教科书类型的人。贝多芬则属于自由研究型的人。贝多芬在学习的时候对于易于解答的问题不大过问,而对于别人没有涉猎过的、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比较感兴趣。好胜的天性使贝多芬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他不断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自主地学习,在自学中成材,在音乐历史上真正像他那样通过自身努力而得到良好教育的人是不多见的。 他从小就有不听命、不依赖于人的独立学习习惯,贝多芬五岁开始随着父亲学习钢琴,虽然父亲的教育方法同一般的教师一样,但是贝多芬并没有按照父亲教的方法去进行练习,他从父亲那里接受到的只是严格的要求,为此父亲常批评他:“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而应该按照教科书上的要求去做。”可是贝多芬常常不听劝告。 贝多芬从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在学习上敢于质疑问题,让自己的个性充分发展。他很小就开始在键盘上做游戏,从这里发展了他杰出的即兴演奏才能,通过这种很有益的钢琴演奏游戏,他得到了钢琴演奏能力与作曲能力的综合训练。在接受到老师J.G..聂夫指导之前,他就已经自学了管风琴的演奏及其构造原理,并且,对于教堂里一年内的主要仪式中所要演奏的曲目了如指掌,对于歌剧排练中不可缺少的视奏、移调以及总谱读法、背谱能力等驾轻就熟、出类拔萃。后来贝多芬在完成老师J.G..聂夫布置的需要弹奏的巴赫平均律作业时,常常超出老师所布置的课题范围,进行移调与背谱的训练。这样他年仅13岁的时候,就在老师的推荐下,被批准获得了管风琴师助理的职位,得到了在演奏弥撒曲和排练歌剧时能坐在古钢琴前的待遇,这使他有了更为广阔的学习视野与空间,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准备了有利条件。 三、在广阔的空间里综合、吸收知识 贝多芬认为,作为艺术家要让每个时代最优秀的思想来充实自己的智慧。他一生喜欢看书,是一位有着特殊的生活经历、广泛修养和兴趣的人,贝多芬14岁的时候通过好友魏格勒的推荐认识了有教养的勃伦宁夫人一家,勃伦宁夫人是位有修养、和蔼的人,她与贝多芬的关系就如同母子一般,贝多芬也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贝多芬在她的这个家庭中与她的四个孩子一起学习拉丁文、哲学、文学、历史等,在这个充满了宽松、和谐气氛的家庭中,贝多芬不仅学习到了一般的知识修养,还学习到了与贵族交往时谦虚的态度,在服装、礼仪方面也是如此。贝多芬虽然不是出生于贵族的家庭,但是在这里享受到了贵族式的教育,这对贝多芬后来在与贵族的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勃伦宁夫人曾经诚恳地对他说:“好听的话就像毒药,请不要陶醉在甜言蜜语中”,他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一直把夫人的话牢记在心里,以坚强的意志严格要求自己,在广阔的艺术空间里综合、吸收,从而获取了渊博的知识,造就了自己的鲜明个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因此,贝多芬不仅在音乐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在艺术家的修养与人格方面也是出类拔萃的,在与当时的上流社会及贵族们交往时,作为音乐家无论在音乐的技巧上、作曲上多么优秀,如果没有足够的修养就很难午到人们的承认。莫扎特被人们视为音乐上的大天才,而贝多芬则以突出的成就与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贝多芬在乐器演奏技法方面进行过广泛的学习,他学习过小提琴、中提琴、双簧管、管风琴、大提琴、单簧管、圆号、低音提琴、弦乐四重奏等,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学习过和声、作曲法、对位法、声乐作曲法等,他还学习过舞蹈。波恩丰富的音乐生活培养了贝多芬对音乐的鉴赏力,为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贝多芬还有着前辈音乐家们未曾有过的广博的社会阅历,他身处欧洲最为惊心动魄的政治变革时期,先后经历了开明君主专制、法国大革命、封建复辟等历史时期,爱到当时生气勃勃的社会新阶层及其思想的鼓舞,这些都为培育他成为一位具有社会参与精神的艺术家创造了条件,他崇拜启蒙学者,曾经去波恩哲学系旁听哲学课,在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 中培养了他富有社会性质的激情与英雄性的情感,这些都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使他的音乐有着博大的情怀,振奋人心的力量。拥有丰富的社会生活使贝多芬自己也深切地感到,艺术家应具有高尚的政治品格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位艺术家他比以前更成熟了,作为一个人他比以前更善良完满了。 只有敢于站在巨人肩上前进的人,才能成为一个超人的天才。贝多芬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也正是这样贝多芬才取得如此辉煌的音乐创作成就。贝多芬在1819年7月29日写给鲁道夫大公的信中说:“古代的大师里唯有德国的亨德尔和巴赫是天才。”并指着亨德尔的乐谱说:“这里面蕴藏有真理。”从贝多芬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到巴赫对于贝多芬的影响始于他的童年期,成了他一生音乐创作的基础,而亨德尔对贝多芬的影响则形成于他的成熟期,使他看到了音乐艺术巨大的潜在魅力。 贝多芬到维也纳后,对于音乐领域的成果进行了广泛选择性地吸收与综合,并与自己鲜明的个性相结合。贝多芬对歌剧中强调咏叹调以展示歌唱家漂亮嗓音的做法感到不满,而对于格鲁克作品中的戏剧性因素、切尔毕尼作品中的恢弘的气势、亨德尔《弥赛亚》清唱剧中的扣人心弦与深刻的思想性、巴赫作品的深邃与哲理性表示认同并进行大胆地吸收,创作出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颠峰之作。 贝多芬是一位掌握了学习诀窍的天才,他掌握的知识不是单纯来自于某个学校或大师,他善于在社会化的大环境里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将外在的知识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凭着执着的信念,主动探求、体验、判断,构建适合于自己的知识,最终以超越前人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成为了一位站在巨人肩上的伟人。
|
|
|
|
|
桂林悦之声琴行 版权所有 地址:桂林市中山中路置业广场北楼400号(大邮局对面) 电话:0773-2860669、13097939134 |